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3-31 05:19:54 浏览: 次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让企业需求直接进入高校改革的整体设置、实施过程中。培养体系从“学科逻辑”向“产业逻辑”转变,培养方式从“标准化培养”向“定制化培养”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精准对接
一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的成员名单中,6位来自企业,3位来自高校。这是上海电机学院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名单给人最深的印象。昨天,上海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应用型本科高校正转变办学理念,探索让教育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作为首批试点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5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精准对接。据悉,这项改革将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
上海为何要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深度贴近产教融合,解决高校如何根据产业需求来培养人才的问题,打破原来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但又无法适应新业态对人才需求的现状。这次改革的核心是,让企业需求直接进入高校改革的整体设置、实施过程中。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单元。此次改革从体制上改变学科专业设置内循环的决策流程。学校组建行业产业主导的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来自行业产业的委员人数超过50%。新模式下,委员会实时研判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结构变化,据此精准指导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招生结构规模调整。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成立了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首届企业委员包括来自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集团、发那科机器人、华大半导体、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上海能传电气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负责人。
招生方式也随之而变,改革后,上海电机学院招生方式改为“大类招生,按需编班”,将行业特点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合并成一大门类进行招生,入学后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类型以及学生意愿分班培养,提高合作企业在学生选拔过程中的参与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把原有的9个学科性工科学院实质性重组整合为5个技术学部。学校按企业岗位所需定向分班,学生入校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进行专业分流,恒峰娱乐网址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体系也将做整体调整,既有增加的部分,也有瘦身的部分,这主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而定。”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培养体系从“学科逻辑”向“产业逻辑”转变,培养方式从“标准化培养”向“定制化培养”转变,缩短人才供给的响应周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微专业+微课程”由行业龙头或专精特新企业主导、学院协同开设,重点围绕产业转型亟需的新兴技术,既能快速响应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又能精准对接企业现实岗位需求及未来技术发展需求。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合理下调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理论基础课程的学分权重;增设与生产一线密切相关的技术类、项目化课程,增设实践课程学分;融入数字化、AI智能化前沿知识,融入管理学、经济学跨学科知识,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的知识及案例。
“我们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清楚上下游环节,把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能力需求,梳理成产业板块的课程。”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院长刘军介绍,共建企业提供实际案例、加工图纸、装配图纸、产线案例,脱密后,把企业案例引入课堂。“这样一来,老师觉得有挑战,学生觉得有意思。”
未来,学校将选择一些合适尺寸的案例,让学生用3D打印出来,再用数控机床加工,最终把传统工业中心的实训和课程结合起来。“随着案例、数据越来越多,以后将建成企业课程库,所有老师都能从库中找案例,实时更新。”刘军说。
不仅课程有企业案例,上课时有企业导师讲解,做产品时也有企业导师来指导。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副院长李林升介绍,在电力电子方向,准备开设“电源设计与开发”的项目化教学,学生最后要设计出一个产品并做出实物。
与科研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该如何培养,才能更加有效、适配?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这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上海电机学院已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优质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现场工程师工作站”,让学生走出校园,入驻企业去研究解决“真刀真枪”的问题,从而促进“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大一选专业,大二选产业,大三选企业,大四选岗位。”刘军解释,在大一,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轮流到五大实践产业的领军企业参观,了解不同行业到底在做什么;在大二,每个产业都设置一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并聘请企业骨干来讲产业特点,同时学生选择相应的产业课程模块,并在校内实习工厂模拟实操2个月;在大三,学生直接去企业实习3个月,如果双方契合度高的话,大四能直接去企业做毕业设计。
引企入校,把企业真实的工业场景作为“实习工厂”搬到校园里。比如,发那科机器人公司将提供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等5个典型应用场景,用企业定制的设备把电机学院原来1000多平方米的工业中心改造成“智能车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实习,帮助学生尽快建立产业认知。
“未来,机器人将进入到千行百业,有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工程师在现场安装、维护,现在这类人才极度短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商业伙伴部总经理刘志强告诉记者。据悉,智元机器人已有5台设备入校,学生可以练习拆装、维修这些机器人,企业的部分数据将对学校开放。
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标准将如何变?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行业的成效作为学校办学绩效的主要考察指标,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评价机制。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的发展进行长周期跟踪评价,构建以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职业发展、实际服务贡献度、特色优势显示度等为评估重点的办学评价新模式,并根据评价反馈结果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师评价机制方面,更加突出对教师开展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的成效评价。
上海电力大学正加大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推进试点学院及专业新进教师驻企实践。同时不断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学校专业教师被聘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兼任企业兼职技术人员,并陆续聘请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标准开发人员、行业技能突出人才作为学校导师或兼聘教师。
同时,上海电力大学对教师的评价指标,重点突出教师实践方面的考核,如实践能力、实践业绩和实践教学水平等,适当减少学术型考核指标,对教师培训考证、指导学生企业践习、专利开发项目、工程开发项目等给予更多考虑,赋予更多权重。此外,修订现有职称评审制度文件,充分考虑试点改革学院及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及聘任通道,将重点突出教师实践教学成果的认定。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