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3-28 23:47:30 浏览: 次
春意盎然的三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教育专题活动,依托工程机械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与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施现场工程师“雏鹰计划”,通过“三场交替,四阶四融”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助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课堂到车间,从实训室到产业一线,机电工程系秉持“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交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教学—实训—就业”全链条育人体系。恒峰娱乐登录近年来,该系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00余项,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超过95%,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坚实的人才动力。(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齐福兵 记者 张学军 摄)
3月21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庄竞教授正指导学生对全液压式推土机关键零部件进行深入分析及三维建模。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庄教授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课堂案例,其主持开发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已助力万余名学生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促进毕业生光彩就业。
3月21日,恒峰娱乐登录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五轴加工实训室,王申银教授(前右一)正在五轴数控机床前指导学生加工精密零件。作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他深耕数控领域二十余年,培养的学生多次在省级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技术需要沉淀,更需要创新。”王教授强调。这种“师徒制”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后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月21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孪生实训室内,孟凡文教授团队正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优化生产线设计。作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学生参与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我们必须走在行业前沿。”孟教授表示。这种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月21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孪生实训室内,孟凡文教授团队正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优化生产线设计。作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学生参与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我们必须走在行业前沿。”孟教授表示。这种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月21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内,李甜甜副教授正指导学生进行工业机器人“抓取—搬运”程序调试。作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人,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她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技术操作的严谨性不仅关乎效率,更体现责任与担当。”李甜甜表示。她创新的“五环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已培养多届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扎根智能制造行业一线,成为企业青睐的技术人才。
3月21日,在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齐鲁首席技师杨志(左)正带领团队进行新产品加工精度的技术攻关。这位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便崭露头角,如今已申请专利3项,主导创新项目十余项。“母校的实训课程让我提前适应了企业节奏。”杨志的成长轨迹,正是机电工程系“校企双元育人”成果的缩影。